铜太平有象熏香炉是一种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寓意的传统工艺品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一、历史文化背景
·文化寓意: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“象”与“祥”字谐音,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。大象憨态可掬、诚实忠厚,一直是全世界的吉祥物。而以象驮宝瓶,被称为“太平有象”,寓意天下太平、五谷丰登。这种题材常出现在古代的各类艺术品中,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·发展历程:象在古代为象征太平的瑞兽,在朝仪中的使用可追溯至周代,此后历朝历代一直皆为祥瑞之兆。香炉文化源远流长,焚香在古代上流阶层十分崇尚,用途包括熏衣、提神醒脑以及祭祀供奉等。香炉中,诞生于明朝前期的宣德炉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,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。明代宣德炉出现后,引发仿制热潮,铜太平有象熏香炉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和工艺背景下不断发展演变,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,清代康、雍、乾三朝的制品尤为珍稀。
·宫廷陈设:在清代紫禁城内太和殿、乾清宫、养心殿等重要场所,宝座两侧必有象驮宝瓶陈设,取太平有象、天下太平之意,彰显皇家对太平盛世的祈愿以及对吉祥文化的推崇。
铜太平有象熏香炉 实拍图
展开剩余61%二、制作工艺
·材质:多采用铜作为主要材质,有些会选用精炼铜、优质风磨铜等,部分精品还会在铜料中加入金、银等贵重材料,使得炉质更加细腻。比如明宣德炉的用料是来自暹逻国的优质风磨铜,其成份除铜之外,还有金、银等,所以炉质特别细腻,呈暗紫红(枣皮红)或青褐(蟹壳青)。
·铸造工艺:常见的有失蜡法,这是一种非常精密的铸造工艺,经过制模、翻范、浇铸、修整等多道工序制成。此外,还可能运用到手工焊接技艺进行立体化制作,并通过浮雕、透雕、镂雕、刻、斫等技法对炉盖、炉身进行装饰,展现出精美的花纹,如缠枝纹、云雷纹、纹等。
·装饰工艺:铜太平有象熏香炉会采用掐丝珐琅工艺,在铜胎上掐丝为廓,内填琅釉料,反复入炉烧制、打磨、鎏金;有的还会进行錾刻,在铜器表面錾出各种图案和纹理;或者进行金处理,使象身等部位满饰璎珞,更加华丽庄重。
三、收藏价值
·艺术价值:铜太平有象熏香炉造型独特,将大象与香炉的造型巧妙融合,同时结合各种精美的纹饰和装饰工艺,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。其纹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,且不同时代的造型和装饰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。·历史价值:作为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,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,见证了古代香炉制作工艺的发展以及吉祥文化的传承。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制品,对于研究当时的宫廷文化、社会风俗、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·稀缺性:真正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香炉传世极少,后世虽有大量仿制,但精品依然数量有限历经数百年的传承,保存完好、工艺精湛的铜太平有象熏香炉较为难得,这也增加了其收藏价值,。在拍卖市场上,一些年代久远、工艺精美的铜太平有象熏香炉往往能拍出较高的价格。
铜太平有象熏香炉 实拍
铜太平有象熏香炉 实拍图
发布于:江西省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